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
郑惠生;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无论是给中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还是中学生最欣赏的作家,都是高度多样与多元的;对于作家作品,中学生们的“最欣赏”远多于“最反感”;虽然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随年级的提升而有所提高,但其提高的程度远不够理想。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审美趣味培育的非理想状况。
关键词(KeyWords): 中学生;作家作品;最欣赏;最反感;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惠生;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学术版),2005,(4):5-9.
- [2]郑惠生.“图像时代”大学生最认同的读物的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八[J].美与时代(学术版),2005,(12):88-91.
- [3]郑惠生.论电子时代的阅读———对当前中学生课外读物的调查与探讨[J].中华学术论坛,2004,(4):103-107.
- [4]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青春文学图书零售市场简析(节选)[M]//张柠,张闳.2004文化中国.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05.
- [5]任溶溶.译者的话[C]//安徒生童话名家选本(他读本).任溶溶,徐朴,译选.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6]桂杰,樊鹏.出版界还原童话之外的安徒生[N].中国青年报,2005-04-03(A4).
- [7]麦子的心.在很久很久以前[J].读者,2005,(19):25.
- [8](俄)穆拉维约娃.寻找神灯———安徒生传[M].何茂正,梁爱菊,张能高,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 [9]曹隽雍.对于人家的评价,我无所谓———韩寒访谈[M]//小饭.成名———韩寒、郭敬明等人成名的心路历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 [10]康晓光,吴玉伦,刘德寰,孙慧.中国人读书透视———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 [11]郭培筠.网络时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44.
- [12]徐扬尚.金庸解读[N].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 [13]郝尚勤,李秀荣.文坛致富第一人———笑傲“江湖”话金庸[M]//郝尚勤,李秀荣.文坛秘闻.北京: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
- [14]冷夏.文坛侠圣———金庸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 [15]陈硕.经典创造:金庸研究的文化政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16]马鼎盛.金庸,你为何不急流勇退?[N].羊城晚报,2005-09-26(A21).
- [17]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3.
- [18]朱大可.甜蜜的旅行———论余秋雨现象[M]//朱大可.话语的闪电———文坛独行侠的“降龙十三篇”.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 [19]余开伟.余秋雨是否应该反思[M]//中国年度文坛纪事.99卷.白烨,选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 [20]余杰.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M]//2000中国年度文坛纪事.白烨.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
- [21]白烨.中国文情报告(2004-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22]林萃芬.只想多爱你一点———刘墉毕薇薇和他们的奇妙家庭[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2.
- [23]刘勇,李春雨.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纪念文学大师巴金先生[N].中国教育报,2005-10-20(9).
- [24]中文系86(甲)班二十中学实习组.亟待加强指导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天津二十中学学生课外阅读调查[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34.
- [25]阙道华.“串串烧”梁冬:娱乐是一种态度[N].羊城晚报,2001-08-02(B2).
- [26]王基国,余学芳.爱情教母———琼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 [27]文珍.给“80后”一个说法[N].羊城晚报,2005-02-26(B5).
- [28]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60-66.
- [29]伊沙.抛开历史我不读———郭沫若批判[M]//伊沙,徐江,秦巴子,等.十诗人批判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 [30](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李欧梵,林耀福,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 [31]杨启刚.“用身体写作”的另类女作家[N].特区青年报,2000-04-21.
- [32]陈中原.幸福这个肉麻de字眼———小作家尹珊珊答本报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1-04-10(5).
- [33]他爱.安妮宝贝批判———泛滥寂寞不过是一地鸡毛[M]//他爱.十美女作家批判书.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 [34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20.
- [35](日)渡边阳介.中国人喜欢读日本书[N].王希,译.环球时报,2005-11-25(7).
- [36]温俊华.回声潮一代:享受的一代,利他的一代[N].广州日报,2005-09-17(12).
- [37]黄忠顺.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9):100.
- [38]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39]蓝凤云.中学生课外阅读物状况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9,(11):43.
- [40]陈德森.好成绩是关出来的?[N].教育文摘周报,2005-11-09(2).
- [41]欧亚.外国学生几点到校[J].少年读者,2005,(7):66.
- [42]中国青年报.四大因素让多数孩子睡不够[N].教育文摘周报,2005-09-28(6-3).
- [43](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 [44]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对孔庆东博士<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的学术批评[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6):136-142.
- [45]王永兵.经验的贫乏与意义的剩余———透视当下长篇小说热[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2):186.
- [46]杨咏梅.缺少读书的意识比没有书更可怕[N].中国教育报,2005-02-24(5).
- [47]郭志明.中小学图书馆缺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11-21(8).
- [48]李伦娥,谭南周,柯昌万,金志明.图书馆,让我欢喜让我忧———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分析之四[J].中国教育报,2001-05-17(5).
- [49]杨东平.重新审视重点学校制度[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6):4-7.
- [50]陈德森.广东取消“等级学校”评估[N].教育文摘周报,2005-10-19(2).
- [51]冯远理.喜闻贵州取消会考[N].南方周末,2005-11-10(B14).
- [52]李卫东.教师收入不能与学生成绩简单挂钩[N].教育文摘周报,2005-10-05(8).
- [53]国际教育局.第14号建议:古典语言教学(1938年)[M].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1934-1996).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54]钱强文.经典名著重回美国校园[N].文摘报,2005-09-29至10-01(7).
- [55]李卫东.上海新学期看重“分数背后”的努力[N].教育文摘周报,2005-09-21(1).
- [56]杨咏梅.别让中小学图书馆成为“角落”———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加大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步伐[N].中国教育报,2003-0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