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
郑惠生;
摘要(Abstract):
当前小学生普遍把较多的课余时间用在作业、补习或电子传媒的接触上。这种情形的最直接结果便是,多数小学生不仅减少了具有“真正的智力生活”意义的“读好书、有趣的书和需要的书”的时间,而且连最起码的睡眠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纠正主要以考分衡量学生的标准,改变现有的考试模式,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增加教育投入,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KeyWords): 城乡小学生;课余时间;调查研究;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惠生;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郑渊洁.唯有考试高?[N].上海新书报,2006-11-10,11,16(A12).
- [2](法)洛特非.马赫兹.世界传播概览——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M].师淑云,程小林,郭春林,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384.
- [3](美)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巴巴拉.穆尔.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M].戴增义,译.新华出版社,2000:136.
- [4]潘文杰.半数网虫与家长欠沟通[N].南方声屏报,2005-08-20(B01).
- [5]郭丹丹.调查[N].教育文摘周报:月末版,2006-06-28(8).
- [6]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132.
- [7]赵亚辉.1.11亿人的“互联生活”[N].汕头日报,2006-01-23(C3).
- [8](美)布莱斯.克罗宁,杰弗里.麦金.因特网[C]//(法)科里尔.世界信息概览.臧惠娟,赵湜,马新林,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374.
- [9]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96.
- [10]郑惠生.高职院校师范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关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大专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探讨[J].中华学术论坛,2005(10):15.
- [11]杨晓升.拷问中国教育[M].文汇出版社,2005:61.
- [12]胡凡中,刘效莉.中学生学业成绩不良问题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6-10-12(9).
- [13]王淑军.我们的生活方式健康吗[N].人民日报,2006-01-11(五).
- [14]陈德森.教育部国体育总局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出台“意见”[N].教育文摘周报,2007-01-24(4).
- [15](英)蒂姆.雷德.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学业[N].参考消息,2006-04-11(6).
- [16]孙宏艳.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现状调查[C]//王禄宁,杨雄.儿童发展与社会责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07.
- [17]翟晋玉.过半学生周末参加补习班[N].中国教师报,2006-11-01(D2).
- [18](俄)德.谢.利哈齐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王焕生,季志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59.
- [19]苗晨波,谢绮珊.法国公文禁用“E-m ail”一词.学英语不能以牺牲汉语为代价[N].广州日报,2005-07-22(7).
- [20]何晓鹏,张炫.英语歧途[N].文摘周报,2005-12-06(1).
- [21]魏琦.翻译大赛三年独缺“一等奖”[N]中华读书报,2006-12-13(2).
- [22]萍者.邯郸学英语[N].南方日报,2005-01-20(A20).
- [23](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48-149.
- [24]柴葳.不能承受之“重”该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06-09-27(1).
- [25]赵秀红,苗艳丽.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升幅最大[N].中国教育报,2006-09-19(1).
- [26]陈德森.课业负担重压坏颈椎——初中生书包竟达9.6公斤[N].教育文摘周报,2005-11-2(2).
- [27]李卫东.调查显示:中国两成中学生曾考虑过自杀[N].教育文摘周报,2007-01-24(3).
- [28]翟晋玉.13.3%浙江中小学生曾计划自杀[N].中国教师报,2006-02-8(D2).
- [29]赵秀红.为何66%的学生锻炼不足[N].中国教育报,2006-09-19(2).
- [30]洪波.新华社发表文章批评东莞某镇“50万元重奖名校生”是“政绩秀”[N].新快报,2006-06-22(A18).
- [31](英)Nell kedaie.课堂知识[C]//(英)麦克.F.D.扬.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蒋衡,朱旭东,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9.
- [32]汪强.校长,你愿意戴上名次胸卡吗[N].中国教师报,2006-09-27(A2).
- [33]刘蠓子.一位中学教师的反补课代价[N].文摘报,2006-05-14(8).
- [34]程墨,邵振纲.补课咋就变成了“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6-08-15(2).
- [35]中国青年报.郑州落实新义务教育法遇到咄咄怪事——强弱校合并免择校费竟遭家长抵制[N].中国教育报,2006-09-24(2).
- [36]李洪华.六千教师搞家教,主动纳税无一人[N].文摘报,2006-05-11(2).
- [37]新华社济南.教师在家自办班,禁止!一天能挣两三千,查处![N].中国教育报,2006-02-19(1).
- [38]邬书林.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与展望[J].新华文摘,2005(14):127-128.
- [39]《共鸣.》200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N].文摘旬刊,2006-01-6(5).
- [40]邓兴军,雷嘉.名校名师“挂帅”教辅书猫腻多[N].北京青年报,2006-10-17(A7).
- [41](法)雅克.德洛尔,(约旦)安阿姆.阿勒穆夫蒂,(日本)天城勋,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 [42](美)托马斯.霍弗.教育考责制(问责制)[M]//(美)莫琳.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傅松涛,孙岳,谭斌,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09-710.
- [43]孙孔懿.教育时间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164.
- [44]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250.
- [45]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续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1296.
- [46]王琰.让青少年睡足觉[N].中国教师报,2006-03-22(D4).
- [47](苏联)T.B.沃莉科娃.家庭教育与教师工作[M].刘祝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19.
- [48](美)詹姆斯.O.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M].陈德民,周国强,罗汉,等译.学林出版社,1996:366.
- [49](瑞典)托斯顿.胡森,(德)纳维尔.波斯特尔斯威特.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50-452.
- [50](澳大利亚)迈克尔.J.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教育与科普研究所,编译.学苑出版社,1989:237-238.
- [51]滕纯,赵学漱.教育机会均等和提高教育质量[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364.
- [52](法)克里斯蒂安.嘎兰,克洛德.拜尔.帮助孩子过好“三关”[C]//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培养孩子自信心.邢克超,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121.
- [53](日本)日本文部省.五国普遍教育(苏、法、西德、英、美)[M].刘树范,樊哲民,关益,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60.
- [54]任秋凌.全球研究结果证实:家庭作业越多考试分数越低[N].教育文摘周报,2005-07-13(8).
- [55]李卫东.补课学生成绩比没补还低——调查结果泼冷水[N].教育文摘周报,2005-11-2(1).
- [56](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M].王家驹,张渭城,杜殿坤,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53-154.
- [57]国际教育局.第78号建议: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1992年)[C]//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1934-1996).赵中建,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05.
- [58](美)戴维.埃尔金德.催逼下早熟的儿童[M].陆士杰,方庆鸿,林殷沪,等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80.
- [59]李春芳.电视是儿童早熟的罪魁祸首[N].光明日报,2002-10-11(C2).
- [60]刘华蓉.网络成瘾症逼近中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3-02-28(4).
- [61]史俊庭,尹江勇.网络色情害人匪浅[N].健康文摘报,2005-12-25(8).
- [62]金鑫,徐晓萍.中国问题报告——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三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20.
- [63](俄)奥.久班科娃.手机,儿童不宜[N].参考消息,2004-03-28(7).
- [64](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11.
- [65]王运天.减少电视电脑对视力的伤害[N].中国教育报,2006-03-27(8).
- [66]谢震南.孩童长时间看电视有害语言能力[N].中国妇女报,2004-04-3(7).
- [67]张宏.液晶显示屏更易伤视力[N].法制文萃报,2006-06-08(21).
- [68](英)尼克.史蒂文森.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M].顾宜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 [69](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6.
- [70]郑渊洁,郑亚旗.郑渊洁教子秘诀——郑氏父子对话录[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9.
- [71](美)A.C.奥恩斯坦.美国教育学基础[M].刘付忱,姜文闵,陈泽川,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25-226.
- [72]沈瑞勇.就电子玩具益智作用,英研究指出:“电脑”不如小积木[J].文摘周刊,2006-11-22(3).
- [73]刘修兵.电脑用多了,你还会写字吗?[N]中国文化报,2006-01-19(2).
- [74]王会.历史剧不要误导青少年观众[N].中国文化报.文化生活周报,2006-02-08(4).
- [75]李敖.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N].广州日报,2005-09-24(4).
- [76](美)《印第安纳波利斯星报》.部分学校对电子产品的禁令[N].李茂,编译.中国教师报,2005-12-14(A4).
- [77]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60-66.
- [78]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2-90.
- [79]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2-106.
- [80]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2).
- [81]武际成.校长读书的“金字塔”[N].中国教育报,2006-12-07(5).
- [82]刘砥砺.值得重视的高考后动态——许多孩子不再读书[N].文摘报,2006-07-20(2).
- [83]曲志红.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N].中国文化报,2006-04-27(1).
- [84](俄)瓦西里.洛扎诺夫.论俄罗斯学校的无根基性[C]//自己的角落——洛扎诺夫文选.李勤,译.学林出版社,1998:174.
- [85]毕东海.我国未来二十年教育问题初探[C]//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资料中心.新技术革命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305.
- [86]张诗亚,周谊.中国教育战略重点问题[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166.
- [87]马昌博,徐卓君.义务教育,这20年为何这么难?——对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N].南方周末,2006-10-12(A3).
- [88]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N].中国教育报,2006-12-31(2).
- [89]柳海民.实现4%: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6-10-23(2).
- [90]郝卫江.六成乱收费出自政府部门[N].中国妇女报,2006-03-22(5).
- [91]王原,张虎.山东3.3亿元教育经费没有到位[N].中国教育报,2005-10-21(1).
- [92]许祖华.陕西8783万元教育费附加未用于教育——52个县(区)投入未达到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6-09-27(1).
- [93]《新京报》.六省份农村教师缺编严重[N].中国教师报,2006-02-15(D3).
- [94](美)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闵实,闵季,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05.
- [95]教育部.二00五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6-07-04(2).
- [96]李中茂.数字[N].文摘周报,2006-0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