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学学科分类思想探析On College Discipline Classification Thought in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斯日古楞;
摘要(Abstract):
学科作为学术分类概念,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清末特殊历史背景中传统知识系统遭遇西方学科的冲击,"四部之学"被多学科取代,大学学科体系按照分科立学原则初建成形。了解清末大学学科分类思想的产生历程及其动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读在此基础上创立的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
关键词(KeyWords): 清末;大学学科;学科分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MZ088);; 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5B107)
作者(Author): 斯日古楞;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美)爱德华·希尔斯.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C].李家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2]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3]茹宁.大学的政治逻辑——大学与国家关系的哲学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 [4]教育大辞典(第10卷)·中国近现代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 [5]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附章程、功课)[G]//见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 [6]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光绪二是二年七月(1896年8月)[G]//见汤志钧,陈祖恩,汤仁泽.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7]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光绪二是四年五月十五日(1898年7月3日)[G]//见汤志钧,陈祖恩,汤仁泽.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8]刘龙心.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 [9]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G]//见璩鑫奎,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10]张亚群.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11]教育大辞典(第3卷)·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 [12]纪宝成.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13]奏定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G]//见璩鑫奎,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14]肖朗.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转型[J].高等教育研究,2001(11).
- [15]张之洞,刘坤一.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G]//见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 [16]陈青之.中国教育史·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936年原版).
- [17]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G]//见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18]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 [19]《同文馆题名录》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G]//见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 [20]康有为.请废八股试贴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G]//见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 [21]张亚群.废科举与学术转型——论清末科学教育的发展[J].东南学术,2005(4).
- [22](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23](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