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
郑惠生;
摘要(Abstract):
本调查所显示出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各不同层次和处所的中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离国家要求甚远。笔者认为,要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变得合乎理想,就必须将其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来寻找对策和采取措施:教育系统的各个层级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校长应该千方百计地解决好图书馆的建设问题;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牵引和指导的作用;国家教育部应当考虑修改新课标中的课外阅读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中学生;经典名著;课外阅读;调查研究;建议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惠生;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2]王金琳.兰州中学生不爱读名著[N].中国妇女报,2005-02-17(4).
- [3]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学术版),2005,(9).
- [4]郑惠生.高职院校师范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关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大专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探讨[J].中华学术论坛,2005,(10):14-22
- [5]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60-66.
- [6]姚佩琅.教师应当做学生接触文学经典的引路人———关于中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学研究,2004,(6):88-90.
- [7](德国)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1823—1832)[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 [8](美国)刘绍铭.职业看书人[A].陈子善编.学人书话[C].上海:文汇出版社,1995.
- [9]郑惠生.审美时尚与大众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 [10]陈静莹.读书热带旺汕头书市[N].汕头日报,2004-11-07(B2).
- [11]吴晓铃.前卫女作家卫慧畅谈“多彩”生活[N].特区青年报,2000-04-21(六).
- [12]蔡玮.死亡日记:是善言还是矫情?[N].羊城晚报,2001-08-08(B8).
- [13]童月.看这个被引进的暑假.越界写作:不可承受之恐[N].羊城晚报,2004-08-07(B5).
- [14]翁昌寿.郁秀和韩寒:“好孩子”与“坏孩子”的交锋[N].特区青年报,2001-04-20.
- [15]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流变规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5-39.
- [16]魏雅华.2004年中国文坛八大官司.郭敬明抄袭案[N].南方日报,2004-12-19(A07).
- [17]李亚广.质疑低龄化写作———是什么缔造了孩子的天真和反叛[N].教育文摘周报,2003-11-05(8).
- [18]猎艳飞行,钟洁玲.青春写作,与文学无关[N].南方日报,2004-11-04(A11).
- [19]金燕侠编.韩寒:从少年作家到职业车手[N].文摘报,2005,(3,4).
- [20]郑惠生.论电子时代的阅读———对当前中学生课外读物的调查与探讨[J].中华学术论坛,2004,(4).
- [21]张燕弛.关于女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7,(4):90—95.
- [22](美国)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1975)[A].(英国)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C].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23]区健妍,李健慈.《水浒传》与《大话水浒》对决[N].羊城晚报,2004-07-27(A5).
- [24]孙焰,袁婧编.欲望排行榜,发财排首位[N].羊城晚报,2005-07-19(A11).
- [25]曹保印.直击中国教育底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26]王东声.一块肥沃的土地———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J].语文教学通讯,1984,(9):28—29.
- [27]陈锋.揭开中学生阅读世界的神秘面纱———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中学语文教学,1997,(9):1—4.
- [28](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M].吴昌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29](美国)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信息的社会层面[M].王铁生,葛立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30]戴铮.日本图书流通奇招频出[N].中华读书报,2005-11-02(4).
- [31]康晓光,吴玉伦,刘德寰,孙慧.中国人读书透视———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 [32]雷群明.在数量增大中求质量[A].雷群明.微型书论[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 [33]雷群明.“读书顾问”[A].雷群明.微型书论[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 [34]童兵.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中国传媒格局的嬗变与前瞻[J].新华文摘,2005,(12):134.
- [35]张贺.新华书店改制:构建出版发行未来版图[J].人民日报,2005-04-28(十一).
- [36]朱光潜.谈读书[A].朱光潜.谈修养[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37]梁实秋.漫谈读书[A].《博览群书》杂志选编.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C].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 [38]符德新.课业负担:减,还是不减?[N].中国教育报,2004-11-08(4).
- [39]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40]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20.
- [41]国际教育局.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1934—1996)[Z].赵中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42](美国)古德,布罗菲.透视课堂[M].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 [43]冉云飞.中国成年人自慰的童话[N].羊城晚报,2004-07-10(B6).
- [44]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 [45]朱光潜.谈美[A].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 [46]朱光潜.谈文学[A].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 [47](新加坡)《联合早报》.金庸小说走进新加坡教材[N].参考消息,2005—03—15(14).
- [48]何东.莫非要让学生去“杀富济贫”?[N].中国妇女报,2005-03-21(2).
- [49]滕朝阳.武侠小说不宜成中学生必修课[N].南方日报,2005-03-04(A07).
- [50]徐启建.面对武侠,教师不能掩耳盗铃[N].中国教育报,2005-03-17(5).
- [51](美国)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M].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版).
- [52]聂振斌.语文和美育[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9):1.
- [53]何满子.批评一本书和批评一种倾向———掂一掂严家炎规定的批评标准[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0,(12):92-93.
- [54]袁良骏.“两个翅膀论”: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理论———再致范伯群先生[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8~12,27.
- [55]张俊秋.我对武侠小说反对论的反对论[N].中国教育报,2005-03-17(5).
- [56]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A].阅读改变人生———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读书启示录[C].巴丹.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