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教育教学理论

  • 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张晓宇;傅永春;

    人们渴望接受终身教育,既体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教育和社会发展本身的需求。古典终身教育思想和学校消亡论、非学校化社会理论有明显的理想化特点和局限。在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才使终身教育由理想变为可能。本文通过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思想及实践变化的分析,论述学习化社会现实的条件及其对实现终身教育的影响。

    2009年11期 v.22;No.13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探析梅耶学习理论及意义学习模式——兼论对现代教学设计的启示

    张玉琴;党亭军;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当今教育理论界对教学设计的理性认识。基于梅耶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应该首先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并充分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整合,真正实现"为迁移而教"。

    2009年11期 v.22;No.13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人性的教育启示

    陈黎明;

    人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领域,认识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且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灵魂的实践,应将"人性向善"作为其基本的价值预设,从而引发、唤醒人性之最卓越,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的意义。

    2009年11期 v.22;No.13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教育的人性诉求

    张丹;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基于人性而产生、发展,又以完善、升华人性为使命的伟大事业。教育具有的人性诉求,内在地要求教育目的必须基于人性、归于人性;教育内容要丰富人性、升华人性;教育过程要倡导人性、弘扬人性。

    2009年11期 v.22;No.13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为“教育的功利性”正本清源

    何娟;张丽玉;

    教育的功利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看,教育是具有功利性的。本文就教育的"功利性"内涵的界定、教育功利性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东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比较等方面来阐释教育功利性的深刻内涵。

    2009年11期 v.22;No.13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教育史

  • 福建船政学堂实践性教学的特色及启示

    傅高升;林哲闽;李振标;陈晓斌;

    通过简要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实践性教学,在充分探讨福建船政学堂在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考核等实践教学方面特色的基础上,挖掘其对当前高职院校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启示。

    2009年11期 v.22;No.13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对当今女子教育的启示

    张丽杰;

    在中国历史上,女子教育是严格、系统且备受社会重视的一种教育。中国古代女子教育途径有教育书籍的普及与传播、家庭教育的引导与制约等。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在重视早教,重视孝敬、贤良、慈爱、仁义等人格和美德的教育,重视家庭对女子教育的作用,重视妇道教育,重视母亲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2009年11期 v.22;No.13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拉格曼与美国教育研究史研究

    周红安;

    拉格曼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历史学家,她的代表作《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通过对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研究的历史进行研究,揭示了令人困惑的美国当代教育研究的历史背后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拉格曼对美国百年教育研究史研究的原因、视角、内容,探讨了拉格曼的史学修养,指出了教育学术史研究中开展教育研究史研究的必要性。

    2009年11期 v.22;No.13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校管理

  • 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研究

    骆峤嵘;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雏形及不足,研究与借鉴了美国高等学校治理结构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9年11期 v.22;No.13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民办高等学校的公益法人制度探析

    薄建国;

    高等学校公益法人的制度设计对于当前实现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公平竞争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都转变为第三部门的公益法人,两者才能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校的财团法人制度能够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动其内涵式发展,形成公民办高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格局。

    2009年11期 v.22;No.13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知识失业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周琼;

    知识失业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知识失业的出现是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背离。从知识劳动力供需数量,二元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和知识劳动力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知识失业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9年11期 v.22;No.13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保护制度的分析——系统法学的视角

    罗珍资;谢攀峰;刘畅;王颖;

    实现对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的保护,是法律价值的体现,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重要途径。系统法学理论为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存在效力过低、制度建构的缺失、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从系统法学的整体性、闭合性、动态开放性等特征分析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如何实现运作自成一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09年11期 v.22;No.13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析

    赵国霞;李山东;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以"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绿色技术有效实现对学校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降低教学管理的污染,构建科学、和谐的绿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11期 v.22;No.13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方高校教师人本管理环境的建设

    祁小玲;

    以人为本是地方高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管理的根本所在。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为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需要构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人本管理环境。地方高校要在加快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包括校园精神、学术环境和管理机制等,为区域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

    2009年11期 v.22;No.13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教师职业精神的制度分析

    赵永磊;

    教师职业精神的塑造是一种政府责任,只有政府才能相对公平地配置教学资源,在制度层面(立宪、集体、操作层次)上保障大学教师职业精神的实现。我们不但要加强职业制度建设,也应崇尚职业精神,追求职业精神与职业制度的融合,从而形成职业精神与职业制度并重、同步进行与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的态势,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009年11期 v.22;No.13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材选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胡格;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基础工作,它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教材选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教材选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对策,以求引起重视,梳理择优选用教材的思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009年11期 v.22;No.13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民族教育

  • 论“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

    特木尔巴根;吴灵芝;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生源分布广,且分属不同文化类型的实际情况,主张在基础培训阶段加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介绍"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一般性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培养"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

    2009年11期 v.22;No.13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高等职业教育

  • 内蒙古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

    高峰;宝爱群;王美;李佳立;钱文崇;

    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明确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普适性意义。

    2009年11期 v.22;No.13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类课程改革与理论创新

    白弘广;

    围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类课程的理论体系建设与改革及其实现的途径,提出将商务类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实训教学要体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摆脱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排序和以课堂与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形成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本位、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实训项目教学理论体系。

    2009年11期 v.22;No.13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高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胡日查;

    高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和教材是一个有机整体。本文对如何进行高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索,认为专业建设要根植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建设要基于工作过程,教材建设要体现职业特色。

    2009年11期 v.22;No.13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李晓光;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深入认识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2009年11期 v.22;No.13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

  • 教学实践智慧培育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的构建

    张建平;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为新补充的高等学校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其质量和效果将影响工作初期的教学效能水平,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把握新教师入职初期的特点和需要,培育教学实践智慧,缩短教学"适应期",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2009年11期 v.22;No.13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的困境与化解对策

    章坤;

    知识观对教育科学知识价值的贬抑、知识结构中教育科学知识的不足、知识建构过程中教育科学知识获得和增长机制的欠缺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困境。化解知识困境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成为教育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高校成为教师知识建构的支持者、政府成为教师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2009年11期 v.22;No.13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基层党组织做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施纪华;

    社会转型打破了高校原有的观念体系,造成高校教师思想观念的冲突和价值选择的多样。面对新的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倡导科学的一元主导文化,采取科学的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营造民主的思想氛围,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实现主体作为。

    2009年11期 v.22;No.13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心理与心理教育

  •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原则性分析

    张永红;

    大学生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群体,需要得到心理的呵护与帮助。较之于传统心理咨询而言,网络心理咨询有自身的优势而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做到"网上"与"网下"互动、"中立"与"干预"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构筑健康的心理基础。

    2009年11期 v.22;No.13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蔡灿龙;陈秋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节节攀升,为了真实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

    2009年11期 v.22;No.13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教育评价心理健康

    李园;姚敏;

    教育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健康的评价心理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和教育评价功能的发挥。在具体分析评价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评价主、客体加强教育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09年11期 v.22;No.13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王平风;朱以财;

    高校工作的激烈竞争,事业的艰辛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青年教师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是在社会、高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笔者针对青年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2009年11期 v.22;No.13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 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辛中华;张海峰;

    加强人文教育对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一些理工科大学的科学教育不尽如人意,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人文教育相对薄弱,要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在科普中整合人文精神,在专业中挖掘人文精神,在文化中凝练人文精神,在创新中升华人文精神,在实践中体悟人文精神。

    2009年11期 v.22;No.13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独立学院学生环保节约意识的缺失及其原因与对策

    陈为旭;陈燕红;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环保节约意识的现状,了解到学生的环保基础知识缺乏,环保节约意识淡薄,环保节约行为亟待增强;进一步结合独立学院的生源特殊性探究环保节约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培养和增强环保节约意识的对策。

    2009年11期 v.22;No.13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生态素质教育浅析

    张季平;孙悦;

    生态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生态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大学生的生态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世界观教育、环境教育以及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使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态度、敏锐的经济触觉,还要有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9年11期 v.22;No.13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学生工作论坛

  • 实体性思维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黄厚明;

    实体性思维方式是一种物性思维方式,实体性思维对教育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所以对实体性思维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进行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体性思维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目的方面突显预成性,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方面突显规训性,在高校学生管理生态环境方面突显程序化。

    2009年11期 v.22;No.13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融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校本化研究

    郭维平;

    我国高校虽已普遍展开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还缺少校本化研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这需要厘清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意义,并把它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相结合,从培养方案的主线选择、课程建设、实施路线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二是与人生导航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提升素质,从而真正促进大学生成才。

    2009年11期 v.22;No.13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点、难点与盲点

    王芳婷;路晨菲;

    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高等教育模式和功能的转变以及愈发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不断挑战落后的高校就业工作方法,也就愈发呼唤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实践形式。当前,要发挥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中的独特价值,就应着力解决好一些重点、难点和盲点问题。

    2009年11期 v.22;No.130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大学班主任工作的转变

    刘德林;达布希拉图;陈海;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校园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巨大的诱惑;班主任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指导和帮助;随着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关系到国家一代人才的培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2009年11期 v.22;No.130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学科教学论_文科教学

  • 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用文写作课考试的改革与创新

    苏娅;

    应用文写作课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有激发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等超越其他课程的优势,发挥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此,应用文写作课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课,还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探讨应用文写作课考试改革的问题,对影响考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应用文写作课考试改革的设想。

    2009年11期 v.22;No.130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教育

    李建华;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中的戏剧教学一直停留于文本教育,对学生全面了解戏剧知识造成了障碍。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戏剧教学,应将文本教育与舞台教育相结合;文本学习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中国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教育相结合。在戏剧学习中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9年11期 v.22;No.13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谈现代文学课程的作品教学

    潘延;

    增强作品分析在教学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渐成现代文学课程教改的共识。在实现这一教学设想的过程中,调整阅读观念、加强各文体的阅读基础训练、消除阅读隔膜是针对学生难点而展开的有效措施。作品教学对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有积极影响。

    2009年11期 v.22;No.13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叙述体裁的评价资源研究及其教学意义

    张佩雯;

    为了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领域的适用性和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体裁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的人际意义的构建及其在不同级别文本中的示例。

    2009年11期 v.22;No.13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教学中的“现代化”问题

    盖志芳;

    中国的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后开始蹒跚起步。传统历史教学中将洋务运动看作现代化的开始,这种观点只是着眼于"立新",而忽略了对旧文化"破"的过程。在运用"现代化范式"阐述这一过程时习惯于机械的阶段式划分,这必将使学生忽略整个近代史的复杂过程。中国近代史教学应该突出现代化演进过程中文化冲突、蜕变的历史全貌,引导学生关注思想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过程,从而把握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中国近代历史。

    2009年11期 v.22;No.130 135-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刍议高师历史文选课的教学手段改革

    杨国誉;

    高师历史文选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得到优化提升。通过综合选择经典选文中时代靠前的篇目,对其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讲解,正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典籍介绍提升课堂兴趣,并积极搭建学生现有语言经验与文言文学习之间的"桥梁",做好参考书目的提供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工作,可以进一步达到完善高师历史文选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2009年11期 v.22;No.13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梁萍;刘奇;

    心理健康教育课关注的是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教学活动的重点。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研究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作业活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

    2009年11期 v.22;No.130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科教学论_实践教学

  • 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可持续研究

    张仁竞;王静;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实习模式。它的推广和延续取决于三项基本原则:权责分明,形式多样,保证质量。权责分明解决了实习过程中的分工问题,实现了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原则;形式多样解决了顶岗实习的地区差异带来的师范生顶岗方式的困扰,在顶岗实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做出了突破性研究;保证质量是顶岗实习持续进行的保障。

    2009年11期 v.22;No.130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艺术实践要与市场相结合

    刘筠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是高等艺术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培养、专业的发展及学校形象的塑造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只有将艺术实践与市场相结合,艺术实践对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艺术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

    2009年11期 v.22;No.130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科教学论_艺术教育

  • 关于“素描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价值判断

    吴宝德;

    判断素描课程是否造型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应该用课程的价值尺度衡量。因此,关于素描的各种技法及表现形式的研究并不是对素描课程价值的研究,判断素描课程能否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的依据应该是,一是看该素描课程能否对专业人的成长产生支持作用,二是看其课程要素能否在基础课程群中具有共性的联结作用。

    2009年11期 v.22;No.130 151-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代审美文化与声乐表演人才培养

    林颖;

    声乐演唱与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对以人为本时代主题的践行,成为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在当代的教育使命与审美取向。我们在时代审美文化中解读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在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中渗透、顺应、发扬时代审美文化,并在二者的形神契合下感受艺术美的魅力。

    2009年11期 v.22;No.130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构建

    于淳;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应该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专长的基础上,强调公共音乐教育与多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最终以大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音乐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音乐品鉴欣赏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为此提出并探讨了"学科交叉-智能迁移"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思想。

    2009年11期 v.22;No.130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书评

  • 关注个体心理和谐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评《师生心理成长丛书》

    杨伊生;

    <正>《师生心理成长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和副主任董奇教授亲自主持策划,每位执笔作者都是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心理学专家,主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其中9位第一作者为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博士生导师。丛书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而且是第一次把教师心理

    2009年11期 v.22;No.130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