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教育理论

  • 论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与内涵建设

    龙宝新;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本心所寄、本体所依、本分所在,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与心脏。从功能角度看,一流本科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核心发展力持续增长、大学核心竞争力凝练与大学本真使命达成的大学教育。一流本科教育是由五个核心要素互动交合而成的有机体,它们分别是服务学习的教育观念、专博融通的课程体系、研究性的教学活动、高品质的大学体验与学院本位的组织架构。内涵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达成之道,而学习服务系统构建、课程群落设计、教学模态创造、学院治理机制搭建正是建设好一流本科教育的四个重要着手点。

    2020年04期 v.33;No.25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常珊珊;沈慧玲;李怡哲;农家吉;李皓楠;黄旭芳;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师范生核心素养定义为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够在未来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借助德尔菲法建构包含"知识""能力""观念"三个一级指标;包含"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材观念""学生观念""教学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十个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若干个三级指标的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该体系兼顾师范生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在不同专业间进行迁移,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提供建议。

    2020年04期 v.33;No.255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民族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供需指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拓俊杰;冯新新;

    民族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十三五"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从供给侧与需求侧逻辑关系出发,以供给内容和供给形式、供给需求和供给反馈作为供需联系的关键,通过分析供需关系,推导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供需指数,提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模式,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

    2020年04期 v.33;No.25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注重内涵建设 彰显师范特色 创建一流专业——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张胜前;

    持续改进是师范专业建设和认证的三大理念之一。只有落实了持续改进的理念,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理念。以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通过2016年和2019年两次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的实践经历,从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地理科学专业改革实践、地理科学专业建设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经验介绍,以期为其他相关高校专业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2020年04期 v.33;No.25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差序格局视阈下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社会学再思考

    方楠;

    微信朋友圈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网络社交平台,呈现"差序格局"空间结构。圈内分享行为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是大学生分享行为的思维结构,修饰、共情、陶醉、利他等四个维度的动因共同构建了分享行为的行动逻辑;另一方面,"自我主义"分享行为建构了微信朋友圈,"克己复礼"是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道德规范,"慎省""慎辨""慎言"是规范大学生分享行为的内在要求。

    2020年04期 v.33;No.255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付绍静;王勇军;刘强;赵文涛;马行空;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研究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导向设计该专业人才培养进阶型的核心能力矩阵,并优化重构了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展多重循环教学评估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依托学研用协作机制打造高水平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践环境。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能全方位提升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专业能力素质。

    2020年04期 v.33;No.25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研究——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例

    成欣欣;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如缺乏政策与资金支持、培养人数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型等。做好宣传工作、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剪纸内在价值的提升反促人才培养、继续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等,是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解决方案。

    2020年04期 v.33;No.25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疫情防控期教育”专题

  • 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授课机制主体间改进模型构建

    石凌;吴佳;刘昊;

    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主流授课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抛弃传统线下面对面模式,运用各类软件进行互联网教学成为国内大部分学校的选择。虽然线上教学有着跨地域、跨时间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现实使用中却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基于主体分析法,对教师、学生、技术三种角色进行现状、问题分析和深层原因挖掘,最终构建基于三个主体的基层改进模型以及一个统筹三个主体的上层改进模型,以应对学校在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教学突发情况。

    2020年04期 v.33;No.255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医学专业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职业认同感研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两所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的调查

    张小璐;乔鹏飞;

    使用问卷星电子量表调查内蒙古地区医学院校在读的1 538名医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间不同性别和地区间在疫情了解时间和认知程度方面有显著差异;了解时间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与焦虑症状得分呈负相关;已接触临床与未接触临床的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的测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认知在疫情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医学生对新冠肺炎信息应准确认识,社会和学校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学生心理调适工作。

    2020年04期 v.33;No.25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教育心理

  • 9岁和11岁儿童三段论推理实验对比研究

    姜海霞;

    为了解9岁儿童是否能够熟练完成自然三段论与传统三段论推理,分析9岁和11岁儿童的作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32个三段论形式对我国9岁和11儿童在自然三段论和传统三段论上的作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9岁儿童在自然三段论上的答对率普遍高于传统三段论,但是尚未达到自然三段论推理的熟练水平。9岁儿童在自然三段论上的答对率普遍低于11岁儿童,9岁和11岁儿童在传统三段论上的答对率差异不大。

    2020年04期 v.33;No.255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危害、成因及防控对策

    陈学敏;蔡淑兰;

    幼儿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幼儿成长及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表现及危害,探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不同主体联合防控、搭建支持系统、职业生涯全程监控的幼儿教师不良情绪防控对策,帮助幼儿教师预防和控制不良情绪,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0年04期 v.33;No.255 65-7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评价

  •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为例

    陈杰;朱凤仙;王维真;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密切联系当地生产生活实际、注重真实情境的设计、在实验环节培养创新思维,以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要求,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为例进行实践,结果表明,教学目标落实良好,学生得以多元化评价、课堂积极性增加,化学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和提升。

    2020年04期 v.33;No.25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Ⅰ、Ⅱ卷整体性分析

    马维振;

    认真反思和比较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Ⅰ、Ⅱ卷,试卷整体遵循了高考改革精神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聚焦模块综合运用能力,关注重大社会热点,落实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试卷整体创新求变。试题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价值引领作用。

    2020年04期 v.33;No.25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教师·学生·家长

  • 教师时间困境的纾解

    李宇环;刘丽鑫;

    教师工作以教育活动或行为的排序、更迭、重合构成教育时间和教育节奏,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时间具有开放性、客观性、互动性和制度性的特点。受教师职业特点影响,教师面临闲暇时间不足、主观时间缺失、私人时间让夺、自主时间压缩的困境。陷于工作时间的特点与多元时间需求矛盾中的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师时间,将教师生命过程与职业生涯叠合,忙里偷"闲"、激活灵"魂"、打破私"界"、配置适"度",以使教师在时间密织的网络中惬意栖居。

    2020年04期 v.33;No.25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呼伦贝尔市A旗为例

    白晓丽;姜永志;

    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A旗特岗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特岗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指出A旗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中存在物质生活条件匮乏、教学工作压力较大、职业生涯迷茫和心理情感缺失等问题。可采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来保持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来满足特岗教师的心理需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特岗教师自我认识水平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特岗教师生存及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20年04期 v.33;No.25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引导·帮助·培养:高校辅导员作用的三个维度

    沈镇;路丙辉;

    很多高校员工并不清楚辅导员的具体作用,甚至一些高校辅导员依然找不准自己的角色位置,或迷失在上级指派的各项工作中,或迷失在大量的学生事务中。这应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岗位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特殊学生具有帮助作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相应资助、帮助有生理障碍学生正常生活;对学生成才具有培养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020年04期 v.33;No.255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探析

    唐先滨;李红霞;申琼;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扶贫的重要环节。通过文献法、个案法、对比法对新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近年来新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取得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重塑"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调整教育救助资金投入结构、促进监督检查机制多元、健全教育救助工作机制、建立教育救助育人体系是完善新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重要之维。

    2020年04期 v.33;No.255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特殊大学生家校合作育人问题研究

    贺志燕;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特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家校合作工作,以辽宁省某高校为被试,调查发现家校合作涉及学习方面的内容占比83%;家长与辅导员每学期交流次数为零次的占比最高为38%;家长与辅导员沟通交流近49%是在需要了解情况时; 63.01%的家长和辅导员合作是完全没有计划的; 55%的家长不知道学校有家校合作制度。据此,提出开发家校合作的内在价值,实现共同发展的需要;加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化设计,确保家校合作的质量;厘清家校合作的目的责任,强调共生共享的理念;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能力。

    2020年04期 v.33;No.255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教与学_语文

  •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李汉学;唐宇;

    以现有的1—3年级(上/下)共6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分析文本,对6册教材课文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女性形象数量量化研究、女性形象伦理关系和社会角色分析、女性形象特点分析。由此得到结论:女性形象存在边缘化、理想化、刻板化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后续修订中,适当增加女性作者的作品数量、完善女性形象的职业类别并适量增添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2020年04期 v.33;No.255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部编本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的创新与发展——基于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夏家发;康晓盟;

    2017年秋季,部编本语文教材开始在小学一年级投入使用,逐渐替代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本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相较于人教版教材无论在编排方式还是内容选择方面均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拼音教学置后、识字写字量减少、优化插图内容、改进识字方法等。部编本识字写字教材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更科学、更中国、更语文、更儿童。

    2020年04期 v.33;No.255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教与学_其他

  •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Scratch课程案例设计研究

    郑珠;李泓;王妍;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Scratch课程案例设计,不仅关注学生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以跨学科、综合、多样化的方式,将学生的个人生活、科学技术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经过两轮教学实施,采用知识技能评分、课堂观察和学生作品分析的多元评价,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Scratch课程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提高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可行途径。

    2020年04期 v.33;No.255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STEAM教育实践策略研究——以手偶剧项目为例

    李玉琼;

    根据STEAM教育理念,以手偶剧为例,对"跨学科"教学进行阐述,呈现手偶剧项目的实施过程,分析STEAM教育的创造性特点,阐明STEAM教育弥补了学校"空无课程"缺失的智力培养,提出"定位学科、跨而不越、结网捕鱼"的STEAM教育顶层设计理念,从顶层设计、构建团队、实施监测、细化评价等七个方面给出实践策略。

    2020年04期 v.33;No.255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教与学

  • 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学探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凌取智;

    "美丽"是21世纪中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一个基本维度,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的一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以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为例,通过系统梳理教材中的生态教育资源,对当前大学生生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对大学生生态教育和生态素养培育的路径进行探索。

    2020年04期 v.33;No.25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通往美育之路:大学语文功能再检讨

    王勇;

    高等学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但二者分属不同的教育方式,因而难以兼容,鉴于此,有必要引入专门的写作课程来分别承担两个目标的教学任务。大学语文课程应当以美育功能为核心,以培养完整的人格为目标,以文学鉴赏为方法,引导学生从发现美、创造美到完成美的内化,以美的方式来介入人生;应当教导学生从经典中来体会崇高美,进而与道德融合,以开拓精神世界。

    2020年04期 v.33;No.255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Access数据库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赵凤荣;王莉;葛湘巍;

    Access数据库课程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由于教学条件和学情特点的制约,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及格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将"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重编教学大纲、重新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块,注重过程化考核。通过对2018级共917名学生Access数据库课程的平台表现和考试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差异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场景化教学,不同班级的学生可共享名师、同授优课,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提升,推动教学手段智能化。

    2020年04期 v.33;No.255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教育史、教育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心理、民族教育、儿童教育、教育评价、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教与学、基础教育教与学等栏目,重点打造民族教育、教育评价、基础教育教与学3个栏目。本刊优先采用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

    2020年04期 v.33;No.255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