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教育史

  • 清末学校历史教育的滥觞

    段聪敏;徐赐成;

    中国历史教育由来已久,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历史教育滥觞于清末。清末时期严重的民族社会危机,对社会民众素质提出要求,对民众的国权和民族意识有了更高期待,这是历史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在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新史学和史界革命兴起,在史学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得以凸显。在清末改革中,新学制、新课程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历史教育的目标功能、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要求有了实际的整体性转变。

    2020年06期 v.33;No.25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

  • 害怕自己的影子消失——“原始思维”的教育辩证意义

    毕世响;

    教育乃启蒙是关于教育的最普遍的思维,最原始的启蒙却是我们灵魂底部的原始思维,它唤醒我们的记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绝对的意义上,人不能脱离原始或者野性,因为那是人的根性,人不是按照逻辑生存的。地球上没有人类以外的任何生命可以作为人类心智的参照与继承,我们的原始祖先才是我们心智的参照,没有他们,我们不能叫人类。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仍然是原始人,原始思维是我们灵魂深处的心智,我们要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教育就是教我们和原始人一样,要懂得"害怕自己的影子在历史中消失"。

    2020年06期 v.33;No.25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核心素养成为教学论的新生长点

    金志远;

    伴随教学论研究背景的变化,主体性作为教学论的生长点需要质疑和反思。这是由于主体性难以满足学科生长点的时代性、开放性、应用性和价值性的要求。而核心素养相比主体性,在目的和手段、继承和创新上超越主体性的局限。与此同时,核心素养相对于主体性,使教学论的发展更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要,体现教学论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以及对相关学科融合的开放性。基于核心素养作为生长点,教学论从主体性到核心素养进行构建。从教学研究到教学论研究,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论问题的方法论起点,加强基于核心素养生长点的教学理论研究,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生长点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年06期 v.33;No.257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外语教学的能力目标

    陈子冰;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外语教学也不例外。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在学习者已具备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掌握某门外语的语言符号系统和文化底蕴,形成相应的"生理心理—心理机能—社会交流活动"系统能力的过程。由于语言本身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因此可以把外语能力分为形式能力和内容能力两个方面。外语教学的目标应确定为通过教与学,使学习者在第一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某门外语形式能力与内容能力相统一的外语能力。实现外语教学这一目标,需要从指导思想、教材革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测验和考试改革等方面展开。

    2020年06期 v.33;No.25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基础教育阶段补救教学的两岸政策比较研究

    黄小卉;

    从分析补救教学的概念入手,分别解读大陆和台湾基础教育阶段补救教学政策现状及政策措施,阐明两岸基础教育阶段补救教学政策的异同点,同时借鉴台湾基础教育阶段补救教学政策的有益做法,提出改革完善现阶段大陆基础教育阶段补救教学政策的若干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构建多元协同参与机制;提升教师学困生学业辅导专业技能等。

    2020年06期 v.33;No.257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胡伟华;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在线教学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储备,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其教学效果仍具有不确定性。选取学生个人因素、网络环境与设备、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学习压力等6个维度共17个指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能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在线教学的技术支持能力;加速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提升在线教学服务保障能力;适当增加学生的课业量,激发他们在线学习的动力与成就感。

    2020年06期 v.33;No.25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环境下内蒙古新闻教育转型策略研究

    李永凤;李成林;

    新媒介技术深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改变了受众的新闻接触模式,新闻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内蒙古新闻教育事业,作为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型需求,以适应媒介技术的进步。内蒙古新闻教育转型既要立足自身发展现状,也要立足新闻传播领域的技术变革,应从专业整合、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新闻传播研究等方面发力。

    2020年06期 v.33;No.25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儿童教育

  • 审美视野下儿童创意读写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梅艳;

    儿童创意读写不仅要围绕"阅读""写作"活动本身,还应将重点延伸到"创意",即强调通过有创意的读写活动促进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审美视野下儿童创意读写的主要特征是引领儿童开展创意的活动,给儿童自由选择的可能,让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最终促进儿童大胆地表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提炼创意读写的主题、整合创意读写的材料、明确创意读写的任务、完善创意读写的序列以及建立创意读写反馈机制等方式,提升审美视野下儿童创意读写能力。

    2020年06期 v.33;No.25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叙事研究

    王声平;王聪;

    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大班分享阅读活动策略进行研究发现,音乐环境的营造、语言交流、肢体模仿及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分享阅读效果的达成至关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分享阅读环境,注重发挥幼儿在分享阅读中的自主性,融情感教育于分享阅读活动之中,选择适合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幼儿分享阅读活动质量,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及认知等能力的发展。

    2020年06期 v.33;No.25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对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及建议

    邹旭;左雪;

    对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既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保障,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要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采取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以丰富的内容,具体化、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对母亲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以助推幼儿教育工作,提升母亲的育儿水平。

    2020年06期 v.33;No.25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陈晨;朱晓红;

    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研究发现,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分配不均衡,师资配置总量不足、人员素质结构失衡等问题。优化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政府需在均衡资源配置、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发力,加大经费投入,尤其向学前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幼儿园和偏远旗县地区的幼儿园倾斜,为不在编制内的幼儿园教师、处境不利的幼儿、发展较弱的民办园等进行一定的补偿,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幼儿园必须要增强自身实力,通过各种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吸引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努力提升办园质量。

    2020年06期 v.33;No.25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师·学生·家长

  • 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实践休假制度研究

    朱江煜;周湘林;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等新形势,行业特色型高校需要重点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配备一支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来看,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对行业实践的了解认识及实践能力还很欠缺,而建立健全实践休假制度则是提升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实践休假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教师共同作为。

    2020年06期 v.33;No.257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授中的教授、博导中的博导——论童庆炳先生的博士生培养之道

    宋德发;荆莹莹;

    童庆炳先生既是著名文艺理论家,又是一位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教育家。尤其在指导博士生方面,他理念完善、方法得当、经验丰富、成效和成绩卓著。他指导博士生有三大"诀窍":善于选材、善于上课、善于以人格魅力育人。童庆炳先生指导博士生的方式和方法契合了教育的真谛和规律,体现了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和美德。

    2020年06期 v.33;No.25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培训的理念重构、内容开掘与模式转型

    张华;向雨;王亚军;

    教师培训有效与否,不仅涉及培训的内容设计和组织管理,而且涉及培训的目标追求和对象需求。是关注教师当下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是关注教师未来发展的创造性和幸福感,这不仅关系到教师培训的目标和取向,而且关系到教师培训的模式和结果。遗憾的是,在伴随教师培训成为热点、教师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当前的教师培训依然面临着高耗低效的尴尬,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将研究培训工作本身作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因此,重构培训理念,开掘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模式,是提升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战略选择。

    2020年06期 v.33;No.257 80-8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访三送”:乡村骨干教师精准培训新路径

    陆少颖;张红波;

    长期以来,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城市化、培训结果短视化等问题。宁波市出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以访乡镇中心校、访基地学校、访国内著名高校和送教下乡、送研下乡、送师下乡的"三访三送"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探索出乡村骨干教师精准培训的新路径。

    2020年06期 v.33;No.25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学竞赛公平吗?——以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例

    杜学领;

    从抽签顺序、评审评分等方面对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届竞赛中选手出场顺序的抽签是公平的,但不同组别评委评判存在差异。相对而言,工科组、理科组的公平性要优于文科组、思政组,特别是文科组评委对同一选手在不同比赛环节的评分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使得文科组的公平性最差。为了进一步提高竞赛的公平性,建议在未来的教学竞赛中适当引入学生评委,提高评审环节的透明度,修改评分标准中可能损害公平性的内容,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让教学竞赛最大限度地还原课堂教学。

    2020年06期 v.33;No.257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赋能视阈下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王建颖;张红;

    科技赋能教育是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科技赋能教育的实施与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形成新型外语教育生态。科技赋能教育视阈下的大学外语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要探索、施行科技赋能教育视阈下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科技赋能视阈下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是:教师要做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自身发展规划,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教学的行动力、反思力;社会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0年06期 v.33;No.25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则初中生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剖析与启示

    杨慧君;骆姣;高晓霞;

    双相情感障碍在当代青少年学生中时有发生。本研究对一则初中生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进行剖析,阐释原因,探索有效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表明: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取得明显成效,帮助患病学生重返温暖和谐的班级大家庭。

    2020年06期 v.33;No.25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教与学_数学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审视与改进

    李星云;

    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我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助学生自主发展;增强教学设计弹性,营造学生科学精神成长空间;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让学生体验担当和负责等,是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举措。

    2020年06期 v.33;No.257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从小学数学的视角谈数学实验的育人价值

    翟运胜;

    数学实验是一种发现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重要的育人价值,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本质的把握,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缓解数学学习可能带来的枯燥感,激发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020年06期 v.33;No.257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教与学_历史、地理

  • “链接历史,解读抗疫”历史专题课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张云洁;

    针对突发疫情后开展在线教学的实际,组织辖区内历史学科教师进行"链接历史,解读抗疫"历史专题课研讨活动,结果表明:教学可以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而教研也可以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性、集体性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一定要符合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一定要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2020年06期 v.33;No.257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城市内涝影响因素模拟实验为例

    勾书琪;徐宝芳;崔静云;王乐乐;

    以城市内涝模拟地理实验的设计为例,阐述高中地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要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地理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分析地理问题机理;地理实验方案的基本构成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问题探究、实验评价九个部分;地理实验设计程序包含地理实验主题、设计地理实验目标、设计地理实验步骤、设计地理实验评价和确定地理实验条件五个步骤。

    2020年06期 v.33;No.257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教与学

  • “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与反思

    刁培俊;

    本着培养学术精英的理念,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授课模式在2017学年、2018学年做了一些革新尝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了困扰和疑惑。反思此次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从授课方式、授课效果、教学过程中的师与生、疑惑与反思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对我国双一流著名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高精尖的学术人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问题,均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2020年06期 v.33;No.257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马艺滔;

    生态文明教育既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大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发掘大学语文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该课程的重要使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贯穿课程思政这条主线,着重突出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两个关键点,奉行价值引领、培养科学精神、强调行为实践等教学原则,将生态情感厚植于学生心灵,最终实现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0年06期 v.33;No.257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生项目式混合教学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写作课为例

    张树艳;

    为了探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项目教学法,实施两轮行动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教学日志、对学生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学生写作反思性回顾,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表明:笔者设计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项目式混合教学模式流程有效,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

    2020年06期 v.33;No.257 1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世界文学经典与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外语专业学生的调查

    屈涵;

    在文化多元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爱国思想、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但还有少数人的价值观存在偏颇,因此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决不能缺失。世界文学经典中蕴含着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对滋养读者的身心有重要意义。阅读经典是外国语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感悟、理解其中的有益思想,能够在教学中准确阐释经典中的文化精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20年06期 v.33;No.257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教育史、教育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心理、民族教育、儿童教育、教育评价、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教与学、基础教育教与学等栏目,重点打造民族教育、教育评价、基础教育教与学3个栏目。本刊优先采用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

    2020年06期 v.33;No.257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