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教育理论

  • 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魏红梅;周伟;钟志伟;

    健全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的主要路径。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经历了家校共育思想显现的政策萌芽阶段、家校社合作制度化的政策探索阶段、家校社合作走向协同育人的政策实践阶段,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正式构建的政策完善阶段。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变迁是问题、政策、政治三股源流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让位和社会教育空位构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问题源流;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和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源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公众的强烈诉求构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治源流。随着全域教育时代的到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时空边界正在被重构。为有效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议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发展应采取以下优化路径:以问题源流为导向,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政策源流为重心,搭建利益表达平台;以政治源流为核心,优化政策治理环境;发挥政策创新家的积极作用,精准把握“政策之窗”开启时机。

    2025年03期 v.38;No.28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价值、困境及进路

    黄国榕;梁罡;

    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应然要求和跨学科研究的创新之处。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包含基于技术输送打破话语传播时差壁垒、基于数字媒介建构话语传播空间、基于推荐算法定制话语传播服务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从困境的角度来看,需要厘清数智技术赋能下信息“海量化与流量化”冲突、技术“多元化与依赖化”冲突、评价“数字化与机械化”冲突的系列现实困境。从进路的角度来看,未来应以宏观布局为主方向,强化主流价值导向,筑牢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育人根基;以中观联动为主抓手,构建多方协同治理格局,汇聚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育人合力;以微观升级为主窗口,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助力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优质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03期 v.38;No.284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引领、融入与涵育:教育家精神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进阶

    陶文晶;周元宽;

    教育家精神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导向、行为主体和实践内涵上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教育家精神明确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进程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阶段形成深层互构,通过“引领—融入—涵育”三重进阶,递进式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引领阶段,教师以“至诚报国”为价值导向,聚焦战略需求,拟定发展规划,以“以文化人”理念引领学科建设,践行育人使命,实现职业追求与国家需求相统一;在融入阶段,教师基于“启智润心”优化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通过“求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反哺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协同发展;在涵育阶段,教师依托“行为世范”构建自律规范,强化伦理自觉,通过“乐教爱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联结,实现师德浸润与实践转化同步开展。

    2025年03期 v.38;No.284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APEC成员ICT使用对学科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PISA 2022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吴扬威;刘帆;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ICT的不断发展,对数学、阅读与科学等学科教学中的技术整合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APEC成员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一些经济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度也较低,因此,厘清APEC成员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使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机制极为重要。采用PISA 2022学生问卷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分组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适用于我国ICT环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方法。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国家ICT水平与学生个体ICT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ICT的不同使用方式和使用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构建良性的ICT使用策略,鼓励教师正确处理ICT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并做好青少年的引导工作,正确培养其对待ICT的态度。

    2025年03期 v.38;No.284 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时度效”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赵图雅;崔国华;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留下了内涵丰富且广泛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政建设出发,在时、度、效的统一中,深入挖掘阿拉善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品质与成效,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爱国情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2025年03期 v.38;No.284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师教育

  • 数学情感赋能教师学习力的价值、生成基础及发展进路

    吴仁芳;李薇;黄思颖;

    数学情感体现了学习者对数学知识需要的想法、整体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体验与行为反应及理念与准则,教师学习力受教师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活动和评价时的情感、意志及兴趣等影响。从教师学习行为的发生、过程、效果展开讨论,认为数学情感具有以下价值:赋能教师知识实践,助推立德树人目标落实;赋能教师技能操作,促进学习进阶;赋能教师评价设计,助力创新人才战略实施。数学情感赋能教师学习力由内化的认知活动逐步外化至行为能力,凸显其品质特征:数学情感的规范性与原则性生成数学道德,数学情感的交互性与多样性生成数学实践,数学情感的结构性与差异性生成数学审美,数学情感的继承性与超越性生成数学理智。据此提出数学情感赋能教师学习力的发展进路:规范数学教师的思想品德,增强数学品格原动力;引导数学教师的理念取向,增强数学理论吸收力;挖掘数学教师的内在力量,增强数学经验借鉴力;促进数学教师的自我提升,增强数学情境理解力。

    2025年03期 v.38;No.284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及优化路径

    王声平;许佳妍;沈皇金音;

    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对优化幼儿园教学实践、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以我国浙江省和湖南省的242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展开调研。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数字化意识薄弱,理念亟待更新;数字技术能力不足,培育课程不完善;数字化应用能力存在区域差异,资源供给不平衡;数字安全意识亟待加强;数字化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为促进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高质量发展,应加强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完善数字化培育课程体系,打造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数字化专业发展机制。

    2025年03期 v.38;No.284 6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儿童教育

  •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陆振杰;陈素园;

    借助CNKI数据库,选取21世纪以来北大核心和CSSCI(含扩展版)来源期刊中与“农村学前教育”相关的文献作为分析数据,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已有研究的发文趋势、研究力量、研究主题、研究阶段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文量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研究力量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的研究者组成;研究主题形成了“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两大分析视角,聚焦于农村儿童、农村家庭、农村幼儿教师和农村幼儿园课程四大方面;研究阶段紧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经历起步探索(2001—2010年)、积极响应(2011—2017年)和深化探讨(2018年至今)三个时期。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强化问题意识、加强学术合作,形成深化拓展、协同攻关的研究态势。

    2025年03期 v.38;No.284 8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幼儿园课程故事讲述的价值追求、偏离与实践转向

    樊丰富;

    幼儿园课程故事讲述作为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逐渐盛行并被广大幼儿园教师所接受。课程故事讲述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课程质量,提升教师课程能力和保障教师课程权利。当前,幼儿园课程故事讲述存在课程故事讲述主体与实践主体偏离、讲述内容与课程实践偏离、讲述目的和讲述结果偏离等问题。课程故事讲述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从教师单主体讲述向多主体讲述转向、从纵向线性讲述向关系解读转向、从个别反思向个体与集体反思结合转向,进而实现课程故事讲述目的。

    2025年03期 v.38;No.284 104-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程与教学论

  • “知之”“好之”“乐之”:中学地理学习三重境界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张莲方;陈婷;刘旭;

    中学地理学习境界是指中学生达成的地理学习综合程度或整体状态。明晰中学地理学习境界,对师生的教与学具有重要的统领与指引意义。基于《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古典智慧,构建中学地理学习三重境界理论模型,旨在破解地理教育中知识碎片化与素养培育割裂的现实困境。“知之”“好之”“乐之”的三重境界是有机整体,内部重重进阶:学习动力由外部压力向内部驱动力发展,认知方式由接受演绎向发现归纳发展,素养层级由增知强能向核心素养发展。促进中学地理学习境界进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观念重构、载体创新和行为优化,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持。

    2025年03期 v.38;No.284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底层逻辑和教学意蕴

    张博;户清丽;

    面对日渐复杂的现实问题,人们往往需要调动多学科知识加以解决。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展开多学科综合教学以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方式。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教育,引导学生基于跨学科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非常重要。明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由来和发展,从内涵、支撑理论、基本要素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对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底层逻辑展开论述,构建实践路径,并从教学特质和价值归宿两个方面归纳其教学意蕴,旨在“追本溯源”,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为初中地理教师理解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38;No.284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

    刘晔婕;张卫青;

    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册教科书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点共120个,其中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分别占34.2%、35.0%、25.8%和5.0%。从知、情、意、行的视角出发,提出高中地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

    2025年03期 v.38;No.284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学教学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

    路江江;

    基于巴兹尔·伯恩斯坦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以数学知识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依据知识的分配、再脉络化及评价规则,数学知识在不同的教育场域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在“生产场域”中,它蕴含着数学教学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本源;在“再脉络化”场域中,把握数学教学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的生长点;在“再生产”场域中,数学教学实践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的价值实现。为此,需要尊重数学知识的特性,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的内生动力;关注不同形态的数学知识,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社会境域的双向互动;着眼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一体性;转变数学教师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教学角色,促进数学知识的再生产。

    2025年03期 v.38;No.284 13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STEM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项目式学习——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描述并绘制路线图”为例

    孙彤;朱丽波;

    STEM理念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有机整合,以此促进学生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该理念与当前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教学方法偏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的现象,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描述并绘制路线图”为例,详细分析了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融入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包括真实情境创设、学科知识解构与重构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实践表明,该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5年03期 v.38;No.284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